一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新一轮政策,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,推动实现更加公平、更加充分的就业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。运用“互联网+”发展新就业形态,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。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,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,稳妥有序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,扎实推进就业扶贫,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,完善失业保险制度,有效应对失业风险。2018年,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10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为4.5%以内。
二、深化社会保障改革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,按照兜底线、织密网、建机制的基本要求,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。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,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制度。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度融合,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。修订全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。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。社保基金规模稳步扩大,保障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。到2018年底,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人数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人数计划分别达到1312万人、6820万人、574万人、779万人、560万人。2018年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%。2018年,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征缴收入计划分别达到599亿元、255亿元、13.7亿元、20亿元、12.6亿元。
三、健全人事人才体制机制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,深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,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。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。加快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。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,实施实施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,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,完善人事管理政策。全年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,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7000人。
四、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。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,健全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,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。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,向艰苦地区、特殊岗位倾斜。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。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,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。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。完善最低工资制度、工资指导线制度。
五、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。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,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0%以上。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,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,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。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多元化机制。推进人社领域依法行政,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,依法公布重大违法行为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,着力强化源头治理。2018年,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7%。
六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、优化服务流程,提高服务质量。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,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。提升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,实施“互联网+人社”2020行动计划,加快金保工程二期建设。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,2018年底持卡人数达到5400万人。